對於依賴手動輪椅作為主要移行工具的使用者而言,每天平均需推進輪椅 2,000 至 3,000 次。這樣的數字,彷彿每天都在進行「上千次伏地挺身」般的高強度訓練。從起床到就寢,使用者離開床的時間幾乎全程坐在輪椅上,透過雙手完成推進、轉移位、取物與各種日常任務。
然而,這樣的高頻率使用不僅僅是「辛苦」與「疲勞」,更潛藏著對身體造成傷害的風險:
換句話說,輪椅本應帶來自由,卻可能逐漸成為「身體的枷鎖」。肩膀、手腕長期超載,疼痛、發炎甚至功能退化,悄悄找上門。
PAD 是什麼?為什麼值得考慮?
為了減少這些累積性的傷害,動力輔助裝置(Power Assist Device, PAD)的誕生為使用者提供了新的移行選項。PAD是一種加裝在手動輪椅上的小幫手,透過電池與馬達協助推進,它可加裝於多數手動輪椅上,透過電池驅動的馬達協助推進。使用者仍保有手動輪椅的靈活與輕便,同時大幅減少推進次數與所需力量。
想像一下:
這不只是減少傷害與不適,更是提升健康、增加參與、拓展生活半徑的關鍵。
PAD 的潛在效益:
對許多使用者而言,這代表著「更長時間的獨立」與「更多掌控生活的可能性」。
誰適合考慮 PAD?
如果您或您的個案出現以下狀況,不妨開始思考使用PAD的可能:
臨床案例分享
小明(化名)是一位 35 歲脊髓損傷使用者,他每日工作通勤需推動輪椅超過 2 公里。長期下來,他出現肩膀疼痛與夜間麻木。醫師建議減少重複推進,但這意味著可能會影響目前的工作狀態,但小明不願放棄現有的工作與生活方式。後來,他在建議之下開始使用 SmartDrive 動力輔助裝置,推進次數大幅下降後,疼痛明顯改善,他也重新找回週末與家人共度時光的能力與信心。
臨床與照護上的啟示
對輔具評估人員與照護團隊而言,PAD 並非單純的「科技產品」,而是能有效延長上肢健康壽命、提升活動參與度的重要工具。在與個案討論是否適合使用 PAD 時,可從以下三個面向切入:
對許多手動輪椅使用者來說,雙手是「第二雙腳」。而PAD的存在,正是為了延長這雙「腳」的壽命,讓生活不必被疼痛或疲勞框住。
讓肩膀喘口氣,讓生活走得更遠。
台灣用戶專屬消息!
Permobil 的 SmartDrive 已證實能減少 約 80% 的推進次數。現在在台灣也已經推出租賃方案,特別適合:
電池通過檢測,可直接手提上機,進出機場好容易!
日本街頭巡禮,讓您不怕各種路面地形與移動距離。
這項方案讓更多人能「先試再買」,降低進入門檻。更多資訊請洽大友行動輔具,讓自由移動不再只是想像!
Author
Clinical Services Specialist
Rainy Wu於2020年3月加入Permobil APAC,擔任臨床教育專家。 來自台灣的她,2012年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與輔助科技學系,取得學士學位。畢業後 Rainy 進入新北市輔助科技中心擔任物理治療師,負責輔具與輔助科技的評估與建議。 此外,她亦專精於無障礙環境評估, 同時她在幾所特殊教育學校工作,為學校中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物理治療諮詢和輔具建議。 2018年,她搬到上海,在一家私人康復診所工作,隨著復健產業在中國日益蓬勃發展,她在輔助科技領域的熱情,引領她加入 Permobil 持續拓展並分享她的經驗。Rainy 在2022年回到台灣,期間不斷致力於亞太區域治療師的輔具進階教育。